这次调研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问题,强化了学员的辩证思维、统筹思维、法律思维和底线思维意识,达到去伪存真、化繁为简、理性思考的目的;另一方面夯实了学员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坚持问题导向 确保调研扎实有效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坚持深入实际、摸清情况、弄清问题、掌握诉求,每到一处都积极与当地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及农户等不同对象进行座谈。
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的绿色金融座谈会上,调研组发现当地目前还存在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动力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制度缺失、评估体系缺位等问题。
广西普惠金融调研组5天走访了4个城市,实地考察了南宁、百色、防城港、北海的商业银行货币兑换网点、田东县示范村、东兴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中心等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试点单位。
深圳调研组则深入微众银行、平安银行和钱爸爸电子商务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现场体验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低成本和个性化特点,同时发现互联网金融目前在确保客户资金安全、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科学选题策划 提前做足准备功课
本次调研课题的7个题目是从70名学员140多个“两带来”问题中,按照代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标准,经过小组、班级、党校三层筛选出来的。为确保实地调研活动取得实效,党校带班校领导亲自组织学员在科学周密地进行选题策划的基础上,根据选题特点一一确定了调研计划和调研地点。
例如,选择到武汉调研金融支持“双创”,是考虑到武汉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大区域之一,承载着“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使命;选择到深圳调研互联网金融、到四川调研存款保险制度、到广西调研普惠金融,是出于金融业协调发展理念;选择到云南调研生态文明,是因为云南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选择在陕西调研精准扶贫以及选择赴安徽调研金融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则反映了共享发展理念。
为了达到调研预期目的,调研前党校邀请总行相关司局领导针对调研题目分别进行了两天“一对一”专题辅导,有针对性地解答了学员们的问题,给大家提出了指导意见。
深入研究探讨 打造优质调研报告
由于这次调研的7个课题都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学员们在出发前都表示一定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谁去做”、“做什么”和“完成时间”来谋篇布局,紧密联系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研究探讨金融如何做好相关支持保障工作。
安徽调研组通过充分掌握国家和省关于养老服务业改革的决策部署,了解目前安徽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实际,提出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还需要财政、税务、社保、民政、司法等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
湖北调研组针对金融支持“双创”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双创”,二是推动保险改革分担“双创”风险,三是健全“双创”的信用增进机制。
陕西调研组认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既要讲感性,有紧迫感,把金融扶贫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日程、付诸行动,又要讲理性,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直接支持贫困对象,还可以通过支持产业大户间接支持贫困人口;而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该通过财政和民政部门实现兜底脱贫。
针对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将要出台的风险评级和差别费率制度,四川调研组提出既要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又要提高金融治理效率。需要在各个主体之间科学划分管理权责,包括人民银行与“三会”之间、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自律组织之间、人民银行系统上下级行之间和人民银行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等。
人民银行党校已经将各调研组撰写的调研报告分送总行机关司局审阅,接受主管部门评价。学员们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的调查分析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对总行相关决策和措施实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