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经新闻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此时,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库底目标余额管理的改革方案。若方案获得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将更趋常规化,操作规模和频率都将加大。
财政部国库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目前进行的现金管理操作,最终中标的以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为多,对于发挥银行输血中小企业的功能很有帮助。
财政部国库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多年来国库资金流入流出的规律,可以大致测算每个月所需国库资金,不同时段的国库有一个大致合理的资金需求量,即“目标余额”。不同级国库的“目标余额”不同。按理说,超过余额的部分,都可以进行现金管理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库底目标余额管理”。
不过,通过现金管理操作、提高财政库款资金效益,也需与货币政策有很好的配合。
库款规模有所下降
2015年财政存款规模基本维持在3万亿元以上,相较2014年的平均规模有所下降。截止到11月底,央行数据显示,国库财政存款规模为3.94万亿元;去年同期规模为4.54万亿元。
近年来,受制于我国严重产能过剩、房地产去库存周期等,制造业、房地产等传统重点投资领域投资意愿疲弱,在经济增速下行、内需萎缩的背景下,外界对积极财政政策多有期盼。
财政部国库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3.8万亿元,债券融资相比往年增长很多,债券所融资金也是先入国库。在这个背景下,库款资金平均水平有所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包括:财政系统在加快支出进度,盘活财政存量的工作在不断进行,还有部分改革也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如去年推出的财政供养人员增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财政支出进度在不断加快。前11个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15万亿元,同比同口径增长17.4%,同期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同口径增长5.7%。财政“稳增长”主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速更快。
对于国库目前仍然高达3万亿元的财政存款,多位财政专家表示,财政资金沉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预算编制不科学、较粗糙,审批流程、时间较长等。存量盘活的工作并不容易。要充分发挥财政存量资金效益,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
扩大现金管理力度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财政资金更好地被利用起来,是最根本的。提高现有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一突破口,就是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财政部国库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库现金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从目前来看,中标银行以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为多,这些银行针对地区中小企业业务较多,加大现金管理力度,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也是有帮助的。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针对地方债管理的调研报告指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刚刚开始试点,大量地方国库间歇性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不利于降低政府筹资成本。
国库现金管理有其合理性。财政部国库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收入的集中上缴,在一定时段上会造成市场流动性的收缩——比如企业税款,原来存在商业银行中,一旦上缴国库,就上收到央行,银根相对收紧。通过国库现金管理,能对冲部分紧缩效应。
财政存款对于地方商业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资金来源。一地方城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是地方城商行的重要客户,不仅是贷款用户,也是重要的存款来源。一个地级市相关财政存款,一笔动辄几十亿元,比企业存款或者个人存款规模大得多。
近年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基本保持年均10期,6个试点地区操作的资金规模也有所增加,但库底资金规模离财政部预期的“目标余额”管理仍有较大差距。
国库资金集中管理,再通过公开操作投放到市场,具有多赢的政策效果,后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如何确保国库现金管理工作提速增效,还有待更好的机制安排。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