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015年的股市洗礼,以伞形信托为代表的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也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行情。适应杠杆融资入市需求的伞形信托看似踏准了市场节奏,但受股市波动的影响,证券投资信托的规模三季度开始回落。站在信托业转型发展的时空节点,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向供给侧改革的新趋势,证券投资类信托的有效供给及发展路径值得反思。
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股票市场也是顶层设计继续稳步推进并辅以多项配套改革措施的重要战略,例如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新三板分层管理的制度设计等。资本市场的新供给对信托业转型尤其是证券类信托的业务创新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如何为证券类信托投资者提供有效供给,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效率,满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求是信托公司开展证券类信托业务应对供给侧改革的新课题。跟随不等于盲从,信托公司可以转变思路,以机构投资者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引导并改善信托客户的需求结构。
战略的有效供给
信托公司将与证券市场休戚相关的资产管理作为经营业务重点,能够实现战略与业务的有效衔接和整合,一方面,可以满足信托客户资产配置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财富管理端客户需求的延展发展;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借助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对二级市场的零距离接触有助于传统私募投行业务的纵深发展,形成对资本市场业务与布局的全覆盖。
证券投资类信托的有效供给不应仅止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的获取,还需要在公司层面提供自上而下的战略供给,为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提供导向性支持。通过检索上述27家信托公司2014年报,已有13家信托公司明确将证券类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战略发展目标或作为经营主要业务,其中5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投向证券市场的资产比例超过其信托资产总额的20%,超过14.18%的行业平均规模,其余公司虽然信托资产投向的实际比例并不突出,但已将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重点布局方案。
组织的有效供给
鉴于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对资本市场运作管理的专业性和持续性要求,信托公司还需要有效的组织保证和健全的人才体系。在上述27家取得私募管理人资格且将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主要申请业务类型的信托公司中,已有24家信托公司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或证券投资部,其中有2家公司还通过设立子公司建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平台。
有效的组织架构是人才合理配置与投研体系稳步建设的载体。在泛资管行业竞争背景下,信托公司在证券投资类业务能力方面,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投资经验并不具备传统的比较优势。为了避免成为被动管理的业务通道,信托公司培养并强化主动管理能力的核心在于人才,完善专业的投研体系是开展证券投资类业务的基础条件,也是信托公司对相应业务信托客户履行受托人义务与责任的要件。
制度的有效供给
近期针对私募投资基金的管理规范与征求意见频繁出台,内容涉及信息披露、基金合同管理、基金募集及销售等多个环节,有利于私募基金管理市场的有序竞争,也为已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信托公司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制度供给。银监会99号文也着重提出支持信托公司在业务转型中积极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以利于在资本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托公司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以基金管理人身份为信托投资者主动尽责,能够更加规范地发挥专业优势,满足投资者对专业投资管理能力的需求,也为信托公司自身拓展证券投资类业务开创更多发展空间和创新需求。
信托公司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从被动通道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必要路径。虽然2015年股市波动给证券类信托业务带来了较大冲击,却没有阻碍各信托公司深度开展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的脚步。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12月末已有38家信托公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其中27家申请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主要业务类型,7家信托公司实际发行了证券投资基金类的信托产品。
兴宏金融的资产证劵化,针对大型企业以其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劵的一种融资形式,包括有稳定收入的商业物业、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水电气资产等项目。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