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业务重心,践行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是城商行在差异化发展中的选择,也是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晋城银行:明确定位 扎根草根客户
2009年,晋城银行确立“做城市草根银行”的市场定位,选择了城市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需求最大的“草根”群体,并在业务和服务上与普通老百姓、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客户相匹配,将与草根银行契合度最高的个、微、小业务做精、做细。
作为一家发起于山西省地级市的城市商业银行,晋城银行一直有着清晰的定位。该行副董事长谢振山在发布会上表示,无论从资本规模、科技手段,还是从人才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大银行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整个市场中,小企业离不开小银行,小银行也可以和大银行互补共生。基于此,晋城银行选准方向,明确定位,坚定战略,避开同质化竞争,自2005年挂牌以来,就持续不断地进行了发展方向和客户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了从“做大”向“做小”的转变。
针对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少、实力弱的特点,同时又有着多元化的需求,晋城银行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先后围绕出租车司机、运输客户以及购置农机具和租赁大棚的农户,推出了“的哥贷”、“大车贷”、“农机贷”、“大棚贷”等个性产品。同时,还围绕商户不同阶段的经营特征,推出了“商铺贷”、“租金贷”、“经营贷”、“流水贷”、“应收贷”、“应急贷”、“快续贷”等组合产品。
循着服务“个、微、小”的发展思路,2014年,该行又将战略升级为“做社区型草根银行”,把服务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明确了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也进一步坚定了晋城银行走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
截至2015年12月末,贷款业务中小微客户的数量占到全部经营性贷款户数的94%以上,小微贷款余额占到全行各项贷款总数的52%。“草根”战略清晰可见。
徽商银行: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方式
徽商银行副行长慈亚平谈到,在实施农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该行十分注重农村地区的现实需求。比如,针对农村客户偏好高利率负债产品的喜好,推出具有分档计息功能的徽农卡和普惠存单,活期存款享受定期利率,同时免除各类手续费;针对农村地区缺少贷款抵押物的现状,为农户量身打造徽农贷产品,可支持保证、信用等多种担保方式;针对在外打工人员,设计了徽农主附卡,可实现移动上门发卡,其家人持附卡就可实现账户共享、额度可控等功能。
作为国内开展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较早的城商行,徽商银行适时启动实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优质、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目前,该行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普惠金融组织渠道体系、产品销售体系、制度机制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截至2015年末,徽商银行已在全省62个县、40余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设立了普惠金融网点,服务农村客户5万余名,拉动乡镇农村就业500余人,向小微企业投放各类贷款资金127亿元,减免“三农”各类手续费3000余万元。
通过实施普惠金融,徽商银行构建起了县域支行、徽农支行、徽农金融服务室“三位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渠道体系,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乡镇和农村市场,契合不同客群的金融需求,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研发推出了“惠政、惠商、惠农、惠工”的“四惠”产品包,为乡镇居民、农民、种养户、涉农小微企业等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
重庆银行:构建“四精准 四保障”扶贫模式
在推进金融扶贫的过程中,不少银行面临着知易行难的落地困难。对此,重庆银行副行长杨世银强调,金融扶贫,贵在精准,关键也在精准。
截至目前,重庆银行已向彭水、石柱、黔江等18个贫困县累计投入信贷资金174亿元,占重庆区域内总信贷投放的17%。
据了解,在银监会的统一部署下,重庆银监局向重庆银行业提出了支持精准扶贫的总目标,到2017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贫困区县、贫困乡村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要求信贷资源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更加完善银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与便利度。
为达到最大程度的精准,该行在总结过往多年的扶贫经验基础上,将扶贫力度再次升级,提出在区域、领域、人群、项目四方面做到“四精准”。
杨世银介绍,重庆银行将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放在18个贫困区县范围内,计划累计投入信贷资金200亿元。这部分资金拟重点支持涉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与地票项目、医疗与教育等民生服务领域以及加大对商贸服务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的支持力度等。目前,重庆银行开始逐步探索与区县政府建立“风险基金池”业务模式,重点支持涉贫涉困项目。此外,杨世银还表示,该行将对“微企通”、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诚信贷等专项信贷产品进行优化升级,通过降低门槛、降低价格、提升效率,为建卡贫困人口研发专门的“支困贷”扶贫产品,扩大受扶人群,充分发挥专属产品精准扶贫的作用。
重庆银更是推出了“四保障”措施,在人力资源、信贷资金、审批流程以及考核激励方面降低门槛、设置优惠条件,以“四精准扶贫”和“四精准保障”结合的“4+4”总体实施方案。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