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对稳健经营提出了新挑战,更需要把风险控制置于保险投资的首位。为有效应对复杂的发展形势,保险资管机构需要认真吸取国外同业在投资管理和风险内控方面的成熟经验,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为行业的稳定、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防风险”和“稳增长”、“调结构”并列位于政府工作的首位。
近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制度,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无独有偶,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今年要切实抓好五项日常监管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认真落实风险防范的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资金运用风险。
风险控制实为大势所趋
“随着金融经济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风险控制成为整个国家、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对于保险资管行业而言也不例外,应当在抓好风控的同时,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长期持续和稳定的收益。
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邢炜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3月8日主办的“IAMAC专家论坛——投资的风险控制”上表示,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阶段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之一,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防范行业性风险,而市场主体在创新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风险控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去积极创新。
然而,对于广大市场主体而言,是否真正能和监管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呢?
橡树资本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则一再强调,必须将风险控制置于投资的首位,不要大胆冒险,而要踏实做好风险控制。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星在论坛上坦言,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对稳健经营提出了新挑战,更需要把风险控制置于保险投资的首位。为有效应对复杂的发展形势,保险资管机构需要认真吸取国外同业在投资管理和风险内控方面的成熟经验,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为行业的稳定、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政策导向有增无减
事实上,为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有效监管资金来源和流向,保监会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份,保监会还出台了《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和《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第3号),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
据项俊波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介绍称,去年保监会建立了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制度,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相关风险排查,加大投资管理能力现场检查力度和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力度,并且调整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的监管比例,为稳定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保监会还将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体系,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非现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的长效机制。
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在原来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特别增加了对风险控制机制健全、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制度建立、内控与合规计分监管等方面的规定,以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运用行为,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控制风险等于增加收益
“尽管保险资金运用形势严峻,但是面临的机遇也很难得,关键就看在此过程中怎样把握。”曹德云直言,要理性地去分析市场形势,抓住发展机遇。
面对市场风险,首先要接受风险,风险无处不在;其次要认知风险,分析、量化风险;再次是运用技术来分散风险;最后还要衡量判断风险,对风险进行定价。
控制好风险就等于增加了利润。曹德云强调,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不同于其他投资机构,其投资理念是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所追求的是长期、持续、稳定的回报。因此,风险控制能力才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风险控制是创新的一个核心。”《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深化了险资运用改革,放开了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投资渠道。
不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还是要牢记,“任何创新的前提都是要做好风险控制”。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