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但消费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两会过后,央行等部门密集出台针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
3月30日,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此前,央行等部门还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大金融对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持。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从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明显差距,消费信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巨大。
“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消费支出要想占据更大比重并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需要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目前,企业和地方政府杠杆比较高,需要去杠杆,而居民部门消费领域加杠杆还有一定的空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适度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对于优化杠杆结构以及经济结构调整都有益处。
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将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在各类消费集中场所通过新设或改造分支机构作为服务消费为主的特色网点。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自2009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进行。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已达16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在鼓励汽车消费方面,《意见》提出两条鼓励措施,一是经银监会批准经营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可分别在15%和30%最低要求基础上,根据自愿、审慎和风险可控原则自主决定;二是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融资。
来自业内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贷款首付和二手车首付调整使购车消费者在购车、信贷成本上将有比较大的优惠。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推广等方面都不太成熟,这一条款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同时推动汽车消费金融的发展。
加大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推动消费信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网络零售平台在小额消费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加大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专利权质押融资。
在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方面,《意见》提出,通过金融债券发行、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消费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渠道。
“两部门多措并举,加大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可以看出监管层的态度明确。”互贷网CEO朱建国表示,通过政府牵头,业界跟上步伐,在改进支付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应建立消费领域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的改善优化。
养老服务业金融政策落地尚需配套支持
在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未来家庭在赡养尤其是专业化养老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
央行等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创新专业金融组织形式,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制,组建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贷款方式,探索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加大对养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金融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服务个人养老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日本的介护保险、美国的商业护理保险和住房反按揭贷款等。”申万宏源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对中国养老服务业作出了指引。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所强调的丰富养老服务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保险产品创新等都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不过,在养老服务业金融政策落实中仍需要相关法律和政策予以配套支持。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