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实施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决定>任务分解方案》要求,为全面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激发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首都“高精尖”产业结构,市工商联特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9月27日(周二)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阳光厅召开了现代企业制度政策解读会,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投融资委员会副主任邵国荣先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投融资委员会副主任、兴宏金融集团公司副总裁邵国荣先生
会上 “民企产权不清晰就会形成大量的‘窟窿’,有的企业上市前花了几千万来弥补这些‘窟窿’。”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郑勇男介绍说,在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如果不能适应经济调整、解决公司治理问题,不仅政府不欢迎,很多高端人才也望而却步。
“独立董事发挥专业作用才能起到治理的效果,企业家不应把独立董事看成是对立的,其存在应是为整个企业的长期利益服务的。”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崔新健日前在北京市工商联举办的现代企业制度政策专项解读会上如是说。
崔新健说,企业内部管理能短期见效,而公司治理是处理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长期才能看到效果,制约管理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带来治理成本。当企业家对未来投资看不清时,现代企业制度就尤为重要,否则公司上市、做PPP项目都会遇到障碍。
按照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北京市工商联分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专项解读会上,《北京市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引》正式出炉,与《首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研报告》组成姊妹篇,成为全面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成果。北京市工商联、区工商联、商会代表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解读会。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耍的新型企业制度。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014年以来,我国逐渐确定了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与企业破产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微观经济体制。
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市场机制更为有效,民营企业是市场化资源配置的主体,是真正实现经济活动市场化运行的根本力量。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自身发展水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即可推动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又可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更多可行的思路和探索。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重大。
一、健康发展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张民营企业规模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随着民营企业规模扩张和发展水平提升,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当务之急。
二、实现科学决策的需要
产权一元化的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长式决策方式,业主“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看起来,一个人说了算,决策很方便,但却集中不了大家的智慧,接受不了员工的监督,往往导致错误的决策。民营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监督机制,充分聚合股东们的聪明才智,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三、规范内部管理的需要
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落后的财务营理方式、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只有通过建立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本,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吸纳人才的需要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单一的产权机构、传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民营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经营层的近亲繁殖。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民营企业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纳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京ICP备15039090号-19349444